海鲜还能吃吗?生态环境部最新回应!
2023-08-25 10:57:48来源:农交网阅读量:35986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后,将一己私利凌驾于全人类长远福祉之上,极其自私和不负责任,对自日本进口食品安全的担忧。下面农交网小编带来海鲜还能吃吗?生态环境部最新回应!
一、海鲜还能吃吗?
排放核污水会增加海水中的放射性有毒物质,随着海洋的流动进而污染整个环太平洋区域的水质,依赖海洋水源地区的居民的生活用水中将会含有放射性物质,长期缓慢摄入可能导致慢性放射性中毒,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甚至会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等情况。
对于更多民众而言,最关心的莫过于海鲜食品的安全。据了解,环太平洋海域有很多优质的渔场,如果这些渔场被波及,相关海产品将会受影响。
普通民众应在正规渠道购买海鲜产品,减少食用产自日本相关地区的食物,避免食用产地、来历不明的鱼虾、贝类,以免对自身健康产生危害。
如果你对日本海鲜的食品安全有疑虑,建议你关注国际和当地食品监管机构的信息,以了解相关食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此外,根据日本政府的公告以及国际组织的相关意见,可以更好地了解核废水处理计划的具体情况以及对海鲜和食品安全的潜在影响。
无论在何时,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始终应该依靠科学数据和专业意见来做出决定。
二、核废水的危害
核废水是核能产生和核技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中可能含有放射性物质。这些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以下是一些核废水的潜在危害:
1、放射性辐射危害
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会释放出放射性辐射,这种辐射可能对人体组织和细胞造成损害,增加患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2、水环境污染
核废水排放到水体中可能污染海洋、河流和湖泊等水域,影响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3、食物链传递
放射性物质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进入海洋生物、水生植物和陆地生态系统。人类食用这些受污染的食物可能会摄入放射性物质。
4、长期影响
某些放射性物质具有长半衰期,这意味着它们的辐射影响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
5、公众担忧
核废水排放决定引发了公众的担忧和争议,对于周边社区和其他国家来说,这可能引发不安和恐慌情绪。
6、生态系统影响
放射性物质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产生长期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核废水处理和排放问题涉及科学、技术、环境、政治等多个领域,不同国家和组织对此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对于核废水的危害评估需要依赖于严格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意见,以确保公众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