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为什么定在12月13日?
2023-12-13 11:09:25来源:农交网阅读量:14061
国家公祭日,是指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设立。下面农交网小编带来国家公祭日为什么定在12月13日?
一、国家公祭日为什么定在12月13日?
第一,为了缅怀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
1937年12月13日,日本军队攻占南京,接下来的几周内,南京发生了大规模的屠杀、强奸和折磨事件,成为二战时期最惨重的一场惨剧之一。
第二,会议通过的决定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旨在深刻铭记历史,铭记那段不堪回首的悲惨岁月,表达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哀思,号召人们不忘历史、珍爱和平。这一天,全国范围内会进行一系列的公祭、悼念仪式,让人们通过纪念活动深切感受历史的沉痛,同时呼吁珍惜和平、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中国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因此,这一天是为了悼念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仅6周时间里,南京城30多万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日军残忍杀害。城内1/3以上的建筑被毁,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为了铭记这段历史,1985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在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建立并开放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内的死难者遗骨和史料,成为南京大屠杀中日军的铁证。
让后人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并且表明中国人民对于侵略战争的憎恶,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