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林下经济取得新进展!林下经济是什么?
2023-11-15 10:49:57来源:农交网阅读量:649
统计显示,全国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6亿多亩,各类经营主体95万个,年产值从2013年的4575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超1万亿元。据农交网小编了解,我国林下经济取得新进展,林下经济是什么?
一、我国林下经济取得新进展
2022年年产值超1万亿元。林下经济提供林菌、林药、林茶、林菜、林禽、林畜、林蜂等丰富多样的森林食品和中药材,年产林禽49亿只、林畜5000多万头,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健康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为了促进林下经济健康发展,国家林草局出台《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科学确定林下经济的区域布局、重点领域和经营模式。同时,在全国认定649家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为林下经济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国家林草局发展改革司二级巡视员:到2030年,全国发展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总面积达到7亿亩,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1.3万亿元。
二、林下经济是什么?
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或林地下层,通过种植、养殖、采集等方式实现的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通过合理的利用林地,为当地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林下经济的主要特点包括:
1、多样性
林下经济可以涵盖多种经济活动,如农业、养殖、草药采集、木材采伐等,形成多元化的经济体系。
2、可持续性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利用,林下经济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生计需求,又能够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3、生态效益
林下经济有助于维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促使农业和林业的有机结合,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4、社会效益
林下经济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维护当地社区的生态平衡。
5、资源协调利用
林下经济的经济活动与森林资源的保护相协调,通过资源的协调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林下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和管理,确保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