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习俗?
2023-10-20 10:49:17来源:农交网阅读量:1908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同时还是秋天节气的最后一个。下面农交网小编带来霜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习俗?
一、霜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霜降节气反映了其主要特征,即气温逐渐下降,特别是夜间温度降至冰点以下,从而容易出现霜和霜冻。霜降节气标志着秋季进一步深入,冷空气逐渐增多,气温逐渐降低,对农业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此时正值秋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植物逐渐进入休眠期,农民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农作物免受霜冻的侵害。
在中国传统农历中,霜降标志着农作物逐渐成熟,人们也开始准备冬季的生活。这一节气还反映了大自然的变化,提示人们做好迎接寒冷季节的准备。因此,霜降节气在中国的农业和民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霜降节气有哪些习俗?
1、霜降吃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柿子虽然美味,但一定注意不要空腹吃;吃的时候也要适量,每次最好不要超过100克;未熟的柿子不要吃;患有糖尿病、慢性胃炎、排空延缓、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不宜食用。
2、霜降登高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但也要有所讲究。
登高的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时,要沉着,速度要慢,以防腰腿扭伤;下山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登高过程中,应通过增减衣服来适应温度的变化;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扣,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
对于老年人来说,应带根手杖,这样既省体力,又有利于安全。在爬山时要注意力集中,并注意脚下石头是否活动,以免踏空。在陡坡行走时,最好采取“之”字形路线攀登,这样可缓解坡度。
3、霜降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以上就是霜降节气的含义相关内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