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6666-737
农交网APP

农交网APP

扫码下载

农场管家APP

农场管家APP

扫码下载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关注有礼

商务合作

农交客服

扫码咨询

小田并大田相关政策略条例

2023-10-20 10:46:39来源:农交网阅读量:1396

农业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家层面上实行农业现代化战略,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成为了国家层面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小田并大田”试点的推行就在解决大规模农业耕地和现代农业种植技术需求之间的平衡问题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下面农交网小编带来小田并大田相关政策略条例

一、小田并大田相关政策略条例

(一)江苏省:

1、精心组织

1.亭湖区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率先在黄尖镇、便仓镇开展试点,打开改革“突破点”。加强宣传引导,试点镇村多次召开村居“两委会”统一思想,打消村组干部怕引起秩序混乱、怕改革失败担责的顾虑;组织干部带领党员和村民代表入户宣传,承诺不改变土地承包政策,不减少承包土地权益,给农户吃下“定心丸”。

2.尊重群众意愿。村组干部统计土地确权信息、种植现状和种植意愿,坚持田块基础信息、农户诉求回应、合并方案认可、种植意愿选择、合并田块四至“五个确认”,结合群众需求,设计了自种农户优先选择优质田块的“一户一田”和不愿自种农户相对集中合并流转的“多户一田”方案,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化解改革阻力。

3.确保不触红线。坚持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框架内组织实施改革试点,通过调查摸底、地块评级、确定地块、拟定方案、测量定界、审核公示、明确模式、检查验收等步骤,运用土地确权成果,确保田块合并后,农户种植面积不减少,种植成本不增加,经营收益不降低,赢得群众支持和拥护。

2、整合资源

1.优化农田基础设施。通过田块置换合并,零碎土地整合,结合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给沟渠、涵闸、道路、桥梁配套带来便利,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优化了土地利用布局,实现了农田“优质、集中、连片”,促进了机械化作业和规模经营,为农业生产机械化、标准化、节约化拓展了空间。

2.优化农业发展布局。由村集体牵头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农户转型,联合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生产经营服务互动发展,有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了农业发展效益。

3.优化农民经营模式。“小田变大田”为群众提供了更多选择,让愿意种地的农民“田转人不离”增加经营性收入,让不愿种地的农民“田转人离”增加获取工资性收入机会,保障农民以土地参股分红实现“田转权不离”增加财产性收入。

3、改善治理

1.增强农民长久预期。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导向,以产能为测算依据,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分散的“小田”,按“一户一整块”划分给农户,承包地田块集中、界址清晰、面积明确,增强了农民经营预期,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贯彻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的基础更加坚实。

2.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改革后,试点村土地渗溢面积达10%左右,通过发包经营,增加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农田耕作管理更加便捷,机械服务融入更深,避免了机械作业后还需人工弥补的情况,亩均收费同比减少20%、劳务支出减少2个工以上,降低了经营成本,增加了亩均收益。

3.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小田变大田”解决了“一户多块田”引起的耕种摩擦,降低了土地流转谈判成本,和谐了邻里和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组织的向心力。

此外,2023年,中共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印发《安徽省“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造,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农交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农交网”。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