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1日入伏!今年三伏天有三大特点,是哪三大特点?
2023-07-10 11:01:57来源:农交网阅读量:2218
俗话说“夏至三庚便入伏”,说的就是夏至节气以后第三个“庚日”就要入伏了。据了解,2023年7月11日入伏。下面农交网小编带来今年三伏天有三大特点,是哪三大特点?
一、2023年7月11日入伏
入伏是温、湿度的一个总体概括,我国通常在7月中旬左右入伏,副热带高压北抬控制北方地区,出现无雨、高温、高湿的天气现象。
入伏后一般以“桑拿天”为代表,与现在的晴热、干热天气大相径庭。就人的个体感受而言,体感温度不仅和气温有关,还受湿度影响。“桑拿天”因湿度较高,身体排出的汗蒸发不掉,热量散不出去,此时人的体感温度也更高,就会感觉到闷热、易中暑。
二、今年三伏天有三大特点
1、加长版三伏天
众所周知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就是三伏天了,而三伏天又可以分为头伏(一伏)、中伏(二伏)和末伏。其中夏至节气后第三个庚日是头伏,而夏至节气后第四个庚日就进入中伏,而立秋节气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
很不巧的是今年的中伏就是20天,因此三伏天就是40天,这是今年三伏天的特点之一,就是伏天时间比较长,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坏消息。
2、三伏天是母伏
三伏天也是分公母的,并且今年很不巧也是母伏。三伏天公母的区分,也是有讲究的。老祖宗认为,“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即入伏当天如果是单数,那就是公伏,而是双数就是母伏。
而母伏和公伏的特点也很明显,老祖宗传下来的农谚是“公伏热,母伏闷”,即如果是公伏的话,那么在三伏天期间是比较炎热的,一般是以晴天为主,并且干旱少雨。但如果是母伏的话,往往就降雨比较充足,天气是又热又潮湿,但好处是不会出现干旱,这样对农作物的生长是有利的。
3、今年出伏在处暑前
意思就是说先出伏,以后才会迎来处暑节气。而之所以说这也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在民间有一句谚语:“处暑出伏前,必定是灾年;处暑出伏后,遍地是黄金”。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处暑节气在出伏之前,那么当年就是灾荒年,而处暑节气在出伏以后,那么当年粮食就会丰收,至于遍地是黄金,这是形容粮食大丰收的夸张说法。
以上就是今年三伏天的特点和入伏时间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