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定义“实际种粮农民”?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标准如何确定?
2023-05-11 10:48:44来源:农交网阅读量:694
每逢春耕备耕等用肥高峰,农资价格往往出现波动,给种粮农民带来一定成本压力。对此,中央财政下达资金100亿元,支持春耕生产。下面农交网小编带来怎么定义“实际种粮农民”?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标准如何确定?
一、怎么定义“实际种粮农民”?
财政部明确,补贴对象为实际承担农资价格上涨成本的实际种粮者,包括利用自有承包地种粮的农民,流转土地种粮的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开展粮食耕种收全程社会化服务的个人和组织,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实际种粮的生产者手中。此外,在识别、核实过程中,补贴资金发放基础数据、粮食作物保险承保数据、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身份信息等已有数据也能提供重要参考。
二、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标准如何确定?
财政部明确,补贴标准由各地区结合有关情况综合确定,原则上县域内补贴标准应统一。
实际操作中,各地通常按照“拨付资金总量除以补贴面积”测算确定补贴标准,有些省份内部各县标准不一。以2022年补贴资金为例,记者梳理了各省份相关文件:在云南,第三批补贴资金稻谷种植补贴标准为每亩13.22元,玉米、马铃薯和大豆等其他秋粮作物补贴标准为每亩8.83元;在北京,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按照当年播种面积、以每亩10元的标准发放,各涉农区可结合实际对补贴范围作出具体规定;有些省份规定了上限、下限,如广西明确每亩补贴标准控制在200元以内,山东明确亩均补贴标准不低于25元。
农民需要补贴资金购置农资、安排农业生产,以确保不误农时,资金发放须抓住一个“快”字。
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供了解决方案。记者了解到,各地在资金发放过程中,利用已有相关补贴发放基础数据,采取“一卡(折)通”等方式,确保及时足额将补贴资金发放到位。一些地方将各类惠民惠农补贴都集中通过社会保障卡、在代发银行开立的银行卡或存折发放,具有集中发放更便利、足不出户可领取、公开透明可追溯等多种优势。
除了又快又准,资金实际发放过程中,还要严格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下达“一竿子插到底”。
以上就是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的相关内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