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什么季节?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介绍!
2023-03-01 11:40:17来源:农交网阅读量:5044
惊蛰节气的特点是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于公历3月5-6日交节,主要有蒙鼓皮、驱虫、打小人、吃梨等传统习俗。下面农交网小编带来惊蛰是什么季节?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介绍!
一、惊蛰是什么季节?
惊蛰是春季,因为它是春季的第上节气。斗指甲为惊蛰,相当于阳历3月5日至6日之间,太阳到黄经345°开始。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雨水增多,阳气上升气温回暖,万物生机盎然。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介绍!
1、惊蛰节气的特点
一般每年在3月5日或6日,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从惊蛰节气开始,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时节。
中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2、惊蛰节气的风俗
(2.1)吃梨
惊蛰有吃梨的习俗。惊蛰节气,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就让人感到口干舌燥,身体不舒服。因此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风俗习惯。
(2.2)蒙鼓皮
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2.3)打小人
香港、澳门一向有“打小人”的习俗。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犯之则在年内遭邪恶小人兴风作浪,阻挠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
(2.4)祭白虎化解是非
在广东一带民间有在惊蛰“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说法,据称白虎为口舌之神,每年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伤人,所谓“祭白虎”,便是祭拜用绘制黄色黑斑纹的纸老虎。
以上就是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