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红线是多少亿亩?为什么是18亿亩?
2024-01-15 11:13:45来源:农交网阅读量:3804
耕地红线是指划定在一定区域内保护的最低耕地数量,确保该区域内的耕地不得减少。这是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而设立的一种制度。下面农交网小编带来耕地红线是多少亿亩?为什么是18亿亩?
一、耕地红线是多少亿亩?
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不再减少。
二、耕地红线为什么是18亿亩?
1、《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是我国政府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粮食安全规划,它预测我国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万亿斤以上,就需要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亿亩以上,基本农田面积15.6亿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8亿亩以上;粮食单产水平达到700斤/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55%。实际情况是,2021年粮食年产量就达到1.3万亿斤。
2、18亿亩的计算结果经过一系列严谨的计算过程。
农田需要量=粮食总需求量/(粮食单产×基本农田复种指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其中,粮食总需求量=人口×人均粮食消费量×粮食自给率。
根据我国人口的消费结构在20年内所发生的变化,历年的人均粮食消耗量,综合判断我国对粮食的人均总需求为800斤/人。
依据1979-2004年的粮食单产数据建立的粮食单产预测模型,预测2030年的粮食单产可以达到900斤/亩。因此,如果继续加大政府的资金和科技扶持,同时改善农田基本建设,在未来的25年内至少可使粮食单产再增加25%,实现粮食单产1000斤/亩,是完全可能的。我国2004年复种指数为1.26,考虑到生态建设和农田休耕等要求,确定2030年的复种指数为1.2。按此计算,到人口高峰期的2030年,我国具有粮食安全保障的基本农田需求量为15.6亿-17.8亿亩,由于农业经营有一定的风险性(自然灾害、制度风险等),经综合考虑设风险系数为10%,则基本农田的需求量为17-19亿亩。
可见,不论是2004年估算,2006年预测,还是黄奇帆的算法,我们的共识是,想要守住1.3万亿斤的年产量,最重要的是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